找到相关内容138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对“环保问题”的看法

    智慧结缘……。身为团体中的一份子,不但应该随众随喜,慈悲助人,广结善缘,还须有智慧,能明理,并且互相尊重。   人类和大自然要和谐才能生存,家庭里的老、中、青、男、女、老、少,要和谐才能美满幸福;社会上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362503.html
  • 佛教对“经济问题”的看法

    ,而且乐善好施,热心公益,从观念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,人人发挥自己的生命能量去助人,而不是坐等政府救济,能够发挥全民的力量彼此互助,政府自然不会感到吃力。  其实现在各国除了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...,服务他人,这就是有力的富者。所以,贪心不足永远是贫穷的人,乐于助人则永远都是富贵的人。  佛教主张发展净财、善财、圣财,甚至推广开来还有智慧财。佛教对财富的看法,非常重视均富、共有、施他、利济。佛陀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862509.html
  • 南诏佛教概论

    赞陀崛哆所建”,是专为死者行茶毗之礼的地方:  (4) 教助人民兴修水利  《白古通记》、《万历云南通志》、《南诏野史》、《滇释记》等皆有相似记载:  至天启二年(丰佑年号),僧悯郡地大半为湖,即下山以...

    王海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3662777.html
  • 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功能

    一定的宗门色彩,寺里的主持和方丈却按师承关系传位。这样,在同宗寺院之间就缺乏了互相固定的关系;同时也随着寺庙住持的更换,宗门的色彩也要随之变化,而更换主持往往又是按官方或寺产捐助人的意旨;再次,不论是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3562931.html
  • 怎样看待财富

    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做到“有力者疾以助人,有财者勉以分人”,那么,人间就会充满温暖,许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。   一味享用财富,福报总会有耗尽的一天,也就不再属于我们所有;一味地积蓄财富,也未必就能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5163413.html
  • 《百喻经》及其故事研究

    针砭人性的背信狡辩161  (一) 背信弃义,损人利己 161  (二) 谎骗狡辩,故弄玄虚 163  六、 针砭人性的软弱逃避164  七、 真心助人,不求回报167  第四章《百喻经》教诫的对象与...

    洪梅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2463671.html
  • 释达观著:随缘自在/第一章

    ;不参禅,不能出世。知此,可与言学矣!”意谓不知孔老之道,不悟佛家禅法,则不算是真学!  孔子以仁道之礼,教人安身立命;老子以自然之道,劝人知足常乐;佛陀以智慧之理,助人解脱生死。若能依次第学习,则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163700.html
  • 从罗汉寺走出的一代大师——桂仑法师

    帮助慈云庵买修大殿的木头。第二年,悟道法师离开慈云庵,寺务由俗家弟子管理,他又回到了七塔寺。   由于桂仑广发慈悲,助人予乐,受到了信徒的拥护和爱戴,大家都喜欢他,让他指导修行。浙江、上海、江苏等地的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1664100.html
  • 冯友兰:何为心性

    ,愈足以济其恶。作恶的人用他的知识,是否亦是发展其心的知觉灵明?  于此我们说,可以助人作不道德的事的知识,是与常识在一层次上的知识。这些知识,对于道德,本来是中立的。人可以用之以为善,亦可以用之以为...

    冯友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0864567.html
  • 《略论中古民间信仰对观世音变性的影响》文献综述

    以上四幸显灵均表现出观音女神伟大的庇佑与拯救力量。不仅济困扶危、惩恶扬善,除了宗教的目的外,还在于倡导助人为乐、尊老爱幼、和平友善、廉洁奉公、忠诚坦荡等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做人准则,鞭笞尔虞我诈、阳奉阴违...

    诸旷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564597.html